传真:0570-6165999
电话:0570-6162588
邮箱:qzzg778@126.com
邮编:324300
地址: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根博路1号
根艺与其他类艺术相比,有一些自已的特性,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自然性。根雕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,因势造形、因才施艺经“七分天成,三分人工”制作而成,是大自然“鬼斧神工”力量的体现,很难仿制。
所以,欣赏一件根雕作品,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,艺术感悟力,以及美学知识。因为根的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,只有善于观察、善于发现,才能从它的奇、怪、妙,悟出它的神韵;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,才能领略自然的妙趣,体味更深刻的内涵。
▲斜风细雨不须归
作者:李石成
省市:陕西宝鸡
材质:阴沉木
规格:105cm x 26cm x 74cm
作品解读:
作品取名:“斜风细雨不须归”,借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《渔歌子·西塞山前白鹭飞》中的一句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”,描述了一位典型的渔翁形象,他披着蓑衣,在斜风细雨里,悠然的垂钓,他似乎已经沉醉在优美的山水之间,以至于下雨都不想回家。
作者选用了一块古沉木板根料,作为创作用材,根据材料的特点,重点突出材料的条形纹理,依势创作极具动感的人物形态,此渔翁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,一生以渔为生,以江河山川为伴,他神情悠然自得,虽江面,上吹着微风,下着绵绵细雨,但他依然站立船头,听着脚下哗哗的水浪声,脸上洋溢着人生与世无争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恬静的快乐!
▲高山仰止
作者:王东海
省市:福建闽侯
材质:红豆杉
规格:75cm x 30cm x 210cm
作品解读:
作品通过刻画高僧本焕为民祈愿朝拜五台圣山、历尽艰辛参禅佛法的故事,借助一场问道于天地山神的对话,揭示出“仁者养心"的主题和恒志谦忍、宽容为善的人生真谛。
该作品取材于一段红豆杉树根,借助材料特有的线条美感,激发出艺术创作的灵感。利用其上方的孔洞,联想到绝壁悬崖中的月亮,巧妙结合写实与写意的手法精心雕琢创作而成。
作者独具匠心,以高山作为整体的背景,传达出传统文化中“仁者乐山”的寓意。大山气势恢宏,蕴含着高瞻远瞩、深远博大的气魄。圣人体会山之心胸宽广,仰望先贤而不断进取,所谓“通乎天地之间” ,做人做事才能达到更高的标准。
整件作品外观有行云流水之美,细微之处又精益求精,让欣赏者能够触摸其内在的灵魂,产生艺术的共鸣。作品中本焕长老虛怀若谷、庄重肃穆,朝圣之路虽长途漫漫、风餐露宿,却矢志不渝、虔心不改。你看他心向往之凝望远空,目光所向之处,似在于时空对话,而那个作者用写意手法刻画出的朦胧虚幻形象,就是品德高尚、充满智慧的象征。构图空灵,大气而富有禅意,刀法娴熟、造型洗练、意境深邃。虚实对比强烈,化腐朽为神奇,重新赋予了这段朽木生命和内涵。
作者用根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,传达了自己的人生体悟。古语有云,悟禅要有佛心,“养身先养心”。心气平和需要一定的境界, 将心灵融入世界,静心潜修以打开烦恼的心结,用心去感受生命,才能触及博大而精深的内心世界,最终实现自我的超越。
▲唐宋八大家
作者:刘小平
省市:浙江杭州
材质:
1.苏轼:黄连木
2.苏洵:羊铁角
3.苏辙:醉栗
4.欧阳修:黄荆根
5.韩愈:紫柚木
6.柳宗元:羊铁角
7.王安石:香樟木
8.曾巩:黄金樟
作品解读:
“唐有韩柳,宋为欧阳、三苏和曾王”。以“唐宋八大家”为主题,是我创作的新尝试。在符合根雕核心创作理念的基础上,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,构思立意,因势造形,因才施艺,既要考虑富有弹性的肌理表现,又要考虑人物精神内涵的展露;既要体现材质的自然美,又要体现个体的唯一与整体的统一;既要考虑个体形式语言的探索,又要考虑各种对比关系的层次安排;以达到材质变化与人的内心和谐统一,实现最本质的空间表现。
“唐宋八大家”的表现手法从少雕、巧雕、妙雕出发,力求远看形、近看神、细看韵,由外而内、从虚到实,通过寥寥几刀对脸部的刻画,来概括人物不同个性与丰富的精神风貌。诸如韩愈的弘通傲俗,文道合一、层次分明;柳宗元的执着峻切,文以明道、笔锋犀利;欧阳修的豪爽达观,勤于著述、流畅婉转;曾巩的机智爱民,文风古朴、立论精策;王安石的恬淡名利,其文高深卓越,丰神远韵;苏洵的倔强傲岸,语言锋利、纵横次肆;苏轼的真率旷达,著述宏富、行云流水;苏辙的含蓄深沉,其文汪洋澹泊,秀杰深醇。同时,他又需要一种情 感与意境的结合,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与真实人性的艺术展现,以达到“似与不似之间”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。
在创作上我遵循一种基本的感悟。艺术创作要随意、不要刻意,要诗意、不要工艺,要匠心、不要匠气,同时又要激情和感觉,用激情“点燃”创作,以感觉定夺取舍,以技法作为基础,以身心的忘我投入全面调动精气神的最佳状态,力求留下自然所不能替代的东西。
▲闻音醉友
作者:郑兴国
省市:浙江嵊州
材质:阴沉木
规格:252cm x 130cm x 60cm
作品解读:
根宫佛国,以“艺”会友,高山流水觅知音,音韵流转为谁听?该作品本着“人生得一知己,足矣”之本心,契合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,刀法细腻,构思精巧,尤其是人物创作栩栩如生:一个倾心弹奏,一个用心领悟。闻音醉友,既体现了作品内容的知音之醉,也蕴含了赏鉴根雕的知遇之醉:闻琴方识世间友,音韵只为知己留。醉艺倾心唯自有,友情相传千古奏!
▲诗中圣哲
作者:刘灯清
省市:广西桂林
材质:阴沉木
规格:50cm x 22cm x 202cm
作品解读:
这件作品选用了一根千年古沉木来作为创作材料,以古代大诗人杜甫的传奇形象为创作题材。巧妙运用写实与写意的手法,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,增加了镂空技法与腐蚀技法,大胆突破以往的束缚,展现出全新的艺术效果。整件作品构图空灵,技法老练、虚实结合,层次分明、富有张力。人家说“朽木不可雕”, 作者恰恰用“以朽治朽”的手段,重新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和深邃的艺术内涵。创作中以中国画之“计白当黑、笔断意连”、“疏可走马、密不透风”的原理来提纲挈额,尽量使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“瘦、漏、透"感受的同时,又能在细节上触摸到作品内在的灵魂,从而触动到欣赏者的内心,与之共鸣。
作品中一个诗国的圣贤"杜甫”仿佛伫立在西阁,俯仰吟哦中,他的身影像白鸥一样孤独、一样彷徨。他的人生辛酸悲怆,却留下了天地间不朽的诗篇,进入了人类智慧的殿堂。
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,我们用根雕来把他纪念,杜公啊,我们再一次把你来瞻仰。雕刻中的你虽然身躯已被岁月腐蚀,但我们将永远把你的精神讴歌。
创作中我们运用镂空技法塑造出空间在作品中的重要性,给人以无限的想象;又以腐蚀技法塑造出作品的时空差与岁月的沉淀感。在挥刀雕刻的时候,我们不止在塑造对象的形神,也同时在塑造物象后的空间,力求使整件作品达到高度的艺术统一。
根雕是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,风格灵秀,特色鲜明,超凡脱俗、意蕴深厚,堪称"鬼斧神工”、变幻万端,蕴含了无尽的活力和生机。所以用根雕传达艺术的养心作用恰如其分,对于人生可谓充满了的启迪和陶冶。
▲醉意故乡
作者:朱利勇
省市:浙江宁波
材质:楠木
规格:153cm x 45cm x 98cm
作品解读:
这件作品是一块弧形的根料,左下方凸起部分被整体根料包围着。作者运用镂空雕、局部雕的技法与整体自然根融合在一起,利用凸起部分进行构思。一大片自然树根形态、纹理作为山石,使作品形成了自然、浑厚的意境。
作品主要刻画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,手持烟斗,满脸笑容,悠然坐在山村里,回味那些平凡但很愉快的青春往事。每个人不论高贵,低贱,都有自己所珍视,值得回味的愉快往事。“留住岁月在心田”,品味这些过往如同小酌一口美酒。